中国每年要消耗7亿头猪和100亿只以上的肉鸡,疫情之下,这些日常的盘中餐成了新闻中的常客,各地均有报道饲料不够、活埋鸡苗、鸡蛋滞销的新闻。相关部委也专门发出通知,强调不得拦截蔬菜种苗、仔畜雏禽及种畜禽、水产种苗、饲料、化肥等农资运输车辆,实现稳产保供。
我们采访了畜牧、乳业、禽类养殖行业的数位专家和一线养殖户,他们向我们还原了一个清晰、立体的行业画像。疫情的影响在行业之中缓慢铺开,最先受到影响的是肉鸡、鸡蛋行业,接下来是活猪调运,再者是饲料行业。尽管短期内还没有影响到生产能力,但已经让养殖户们损失惨重,影响了后续的补栏。
所有人,都在等待疫情结束。
出现此种情况主要是因为:
1.疫情期间交通管理严格,家禽行业受损情况最为严重,打乱正常销售计划;
2.屠宰流通受限导致产区出栏速度放缓,产销区畜产品价格分化,线上流通量增加,生鲜电商迎来商机;
3.疫情对奶业前期影响集中在运输物流方面,后续影响尚需观察,促进消费能提振行业景气度;
4.规模企业春节备料习惯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应对疫情造成的饲料短缺,产品出货成最大挑战;
5.未来中等规模养殖户将成为养殖主体,由原来金字塔结构演变为纺锤型,散户和龙头分列两端。
疫情对生猪等现有产能影响不大,对后期产能增速或者恢复速度产生一定影响。
中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的朱增勇博士在接受采访时,从宏观角度谈到了疫情对畜牧业的整体影响,他表示疫情对除家禽以外的现有畜牧业产能影响不大,但对后期产能增速或者恢复速度产生一定影响。
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畜牧业生产资料和流通受影响,将会影响出栏率和产能增速;
二是屠宰流通受限导致产区出栏速度放缓,产销区畜产品价格分化,线上流通量增加,生鲜电商迎来商机;
三是人员流通减少明显抑制畜产品消费。
>>>>猪瘟加疫情,生猪产业受创情形如何,未来走势如何?
猪瘟加疫情的双重冲击将影响当前生猪产能继续恢复以及三季度生猪供给的有效增加。
尽管新冠疫情减少了人员流动,提升了防疫硬件水平,有利于非瘟控制。同时也造成生猪的新建产能以及引种项目停滞,饲料开工情况、调运受阻,影响生猪、仔猪和母猪的正常生产。饲料价格上涨带动成本上升,仔猪和种猪调运影响中小规模户扩产补栏。中等规模以上养殖户产能增速将会明显快于中小户。兽药不足影响猪群健康,尤其是春季仔猪成活率和补栏情况将直接影响三季度的猪肉供给。
科普利信种猪事业部总监高健认为,生猪产业受疫情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物流,但其面对疫情的抵抗力相比家禽而言更强。原因如下三点:
1.家禽的周转时间短,如果周转不过来,又没有地方养,将面临淘汰,而养猪的周期通常在六个月,存栏时间比较宽裕,弹性更大;2.在过去一年里,受非洲猪瘟的影响,很多大型的的工厂都是空置的,因此存栏的压力不大,也不用担心饲料不够吃。相反,是猪的数量到现在都不太够。此外,养猪企业遭受了非瘟的冲击之后,对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敏感程度提高,从业人员也有更好的心理准备和更高的意志力。3.再说饲料,一两个月里饲料减半,对整体养殖端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同理,牛、羊的饲养周期和猪一样较长,行情受影响的程度也不大。
>>>>猪肉价格变化
居民春节前购置充足的肉类及其制品,同时外出消费明显受到抑制,南方销区猪肉价格明显上涨带动猪价短期呈现小幅上涨态势。生猪存栏深度下降,商品猪供给仍将面临继续减少的压力,而后期随着肺炎疫情影响的减弱,消费或者某个时间点显著提升而生猪供给下降,生猪养殖将进入较好盈利期。
2B和2C价格呈现不同的价格变化。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由于运输受阻,导致外界的量下降,价格上涨。而对于屠宰场和农场的交易来说,其交易价格反而呈下降趋势,这是由于屠宰场受疫情影响无法开工,导致养殖端的生猪积压引起交易价格变化。
>>>>规模化养殖企业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更强,未来中等规模养殖户将成为养殖主体
“要说体量最小的散养户,其实在非洲猪瘟的时候就几乎已经‘垮掉’了。“高健说,“但由于该行业的股价一直处于高位,很多人依然愿意一试。”从去年冬天开始,散户复养的积极性高,但总体来说这一类养殖群体现在已经不多了。
再说中型企业,高健认为最大的挑战在资金和员工安置方面。
“大型养猪企业生产稳定性较高,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抵抗能力其实很强。”高健说。首先是因为人员配备到位、培训到位,整个工作人员的储备是有富余的,而中小型企业配备的人员都是“刚刚好”。 大中型养殖企业自建饲料厂,玉米库存量能够支持6个月以上,生猪销售并不受影响。但即便如此,也面临产业共性难题,主要是用工难、运输车辆少、饲料原料采购难和涨价等问题。
朱增勇提到,中国养殖模式多样化,未来中等规模养殖户将成为养殖主体,由原来金字塔结构演变为纺锤型,散户和龙头分别在两端,中间是大量中等规模养殖户。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公司+农户”适度规模养殖模式。该养殖模式分散了固定资产投资风险,有利于企业快速扩张,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以“全进全出”养殖方式减少疫情风险。
二是一体化企业将会快速发展,屠宰产能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养殖与屠宰粘性增强。未来在潜力增长区和优势产区扩张的规模企业将以养殖为重点适度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向饲料、养殖、屠宰联合体方向发展,大型龙头企业将会向养殖屠宰加工一体化发展。
三是合作社等养殖组织方式将会有效提升养殖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规模提升不代表产业化水平提升,通过加强合作社等养殖组织对中小养殖规模主体的服务支持,能够有效提升未来防疫效果和补栏扩产效果,加快规模化进程,是保障未来生猪生产快速恢复,提高养猪业规模化、现代化和产业化水平,提升我国生猪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国内种猪受猪瘟影响更大,提升产量是重要工作
“畜牧养殖,往大了说,是为所有人提供生存所需的补给,我认为该行业能为社会做的最大的帮助就是增加产能,把肉的价格降下去。”高健说到。
目前,中国的种猪从世界各地进口。在非瘟之前,我国能够自己培育种猪,但经过非洲猪瘟的冲击,国内种猪损失巨大,被消灭了一半以上,现在也处于急需补给的状态。
提高产量,简单来说无非是生的多、死的少,但这其中蕴含了极大的挑战。尤其对于农场的生产管理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国以前一年要消耗六亿头猪,需要3000-3500万头母猪来供应,而现在2500万头就够了,将效率提升三分之一,将成本减少三分之一,对行业和社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疫情带给奶业的直接影响是运输及物流
北京东石北美牧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创始人、执行总裁,兼任中荷奶业发展中心秘书长苏昊认为:“对于奶牛而言,受疫情的直接影响前期主要反应在于运输、物流方面,疫情对奶牛整体的后续影响还需继续观察。”
牛奶的消费主要靠“两节”,即国庆节和春节。中国有将牛奶,尤其是高端牛奶作为礼物赠送的习惯,但今年春节的特殊情况导致消费端受阻。对养殖端的影响是间接的,但整个的上下游是手足关系,一端受阻,其余都会受波及。
>>>>船小好调头,船大抗风浪,管理系统才是抗风险核心
苏昊在谈论企业抗疫能力时,提出了另外的视角:行业内的大、中、小企业在抗击疫情时各有优势,船小好调头,船大抗风浪。但他认为企业的体量并不是受到影响大小的核心因素,倒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在疫情面前得到了一次有效的验证。
“所谓核心能力在于牧场的管理系统是否有效。”苏昊说。很多中小型牧场主要还是靠着人为的经验在管理,对成熟技术的接受能力相对滞后,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作出的反应更多是本能的,前瞻性可能还欠缺一些。
“疫情是外因,核心能力是内因。即使没有疫情,还有各种的小挑战,该趴下的依然会趴下。不论牧场、工厂、企业都要好好思考管理系统。”
>>>>让设备产生数据,数据指导设备,物联网技术使防疫更有力
这次风波后,我们可能会反思,员工不饱和怎么办?如何操控一个大型的养殖场?此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就迫在眉睫了。
“在疫情期间,大家能切切实实看到互联网带来的改变:线下的业务取消了,线上的视频会议、活动却从未停止,在家办公也成为可能。我想这是此次危机能给人带来思考的地方。”
放眼疫情发生的时候,前瞻性分析的作用在于根据现有的疫情信息,对未来的变化作出有效的预判,例如饲料的库存有多少,在快速盘点存量之后,要开始计划调配资源,起到对疫情的预防作用。
到了执行层面,例如疫情期间场内全封闭,不允许人员进出,要如何和周围的社区沟通,如何调动员工的士气等,便是对执行能力的有效检验。
我们每天都要接受大量有关疫情的信息,但只有最新的信息对企业决策才有意义。在牧场上,如果我们能实时采集,决策就会非常精准。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能力启用数据技术。
“据我了解,在全球最大的养殖集团现代牧业,就是运用的这种基于数字化的、集团化的前瞻性管理系统。即使是管理数十万头奶牛,他们也能做到运筹帷幄。”苏昊说。
>>>>“畜牧业发展分四大阶段,我们才刚刚完成机械化”
苏昊认为,畜牧业的发展分为四大阶段:人工、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我们仅仅完成了机械化。
“在我们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多方的努力。”苏昊表示,首先是企业自身要有前进的愿望,在对趋势判断准确的基础上主动推进,而不是等待趋势将其带动。其次是政府,能够形成一定的推动力,例如在政策的推出、补贴的执行方面等。第三是金融能力,肉蛋奶的成本里,不同企业所承担的财务成本也不一样,大型企业融资能力客观来说较强,金融杠杆如何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也是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特殊时期,积极消费能帮助养殖企业渡过难关
此次疫情使国家所有领域的经济受损巨大,养殖业也不例外。
我国一直把肉、蛋、奶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因为目前靠基础口粮已经不能满足大家对幸福生活的认同。
“肉、蛋、奶决定了整个社会的稳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即使是在疫情期间,奶牛养殖、牛奶加工都是十分有序的。”苏昊说,“如果能从消费者层面入手,更积极地消费奶制品,对上游的养殖单位来说是很有力的支持。”
在疫情背景下,若消费有所提升,和养殖业形成良好互动,能够帮助养殖企业在特殊时期存续和发展,奶制品的消费和摄入对人体健康及食品结构合理性都有正向帮助。
家禽企业相比之下受损情况最严重
在畜牧行业中,产业链里不同领域的各个企业的受损情况参差不齐,其中,家禽养殖场受损相对严重,尤其是鸡苗企业。
“此次确实损失很大,因为雏鸡和种蛋不像其它东西可以入库。”北京农效禽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侯莹说,“尤其像我们搞孵化的业务,东西出来后,必须马上送走,若送不走,只有一个办法了——无害化处理。”
疫情期间道路管理十分严格,货物无法运出,只能把部分商品以极低的售价转给其他户,此番折腾,公司损失将近上千万。若要完全恢复正常的生产,侯莹估计得等到下半年。
山东牧翔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书勇也认为,交通受阻成了最大的挑战。由于疫情影响,公司鸡苗加上青年鸡的损失,总共在2500万元左右。这家成立于2016年,集蛋鸡育雏、育成销售为一体的养殖企业,建有40多栋标准化育成舍,单批出栏300万只青年蛋鸡,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打乱了其正常的生产销售计划。
>>>>疫情期间,公司成本主要源于运输和员工支出
“正月初二左右,疫情逐渐严重起来,道路基本被封锁,导致饲料运不进来。而年后正月初十左右,青年蛋鸡也由于物流渠道受限,无法正常运输到客户家里,不仅是湖北、湖南等地方,连山东本地都无法正常流通。”陈书勇回忆道。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广大农村地区已经深度融入到市场化的生产链条中,跨地区的生产、养殖、加工、销售产业链成为常态。此次疫情的发生,让部分跨省域的农村养殖产业链基本难以为继。
侯莹说:“运输成本大约增加了50%。”现在虽说道路逐渐解封, 但公司的运输车辆若要送货去湖南等地,依然要绕过湖北,在此前,运输车辆都是直接穿过去。
此外,员工成本占比很大。类似北京农效禽业这样的大型养殖场为员工在厂内安排了住宿,其中还包括了餐食费等日常开销。尽管公司的业务受疫情影响,员工在倒休期间的薪酬依还是照付,目前没有因为疫情原因而减少或拖欠员工工资。
禽业本身有很多不同的业务线,在疫情背景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但是做孵化行业的损失应该最为惨重,这是因为其他产品还能暂时放于库房,而种蛋入孵后只能等待鸡苗孵出并迅速卖出。若要恢复生产,就得从生产周期的最初阶段,也就是母鸡的受精开始,再到出雏,整个过程长达40天。
>>>>饲料储备与鸡苗处理
关于家禽养殖企业在疫情中受到的影响,大家听闻较多的便是饲料不充足的问题。然而侯莹表示,公司的饲料储备情况还比较乐观,
由于这次疫情发生的时间很特殊,是在春节前后,一般的企业这段期间货源准备较足。考虑到公司的规模较大,北京农效禽业在定原料和其他物料时,量都比较充足。“尽管现在的饲料进出受到限制,但我们在春节备货这块受到的影响不大。”侯莹说。
政策上,为了加强疫情防控,同时保持生产平稳有序。2月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维护畜牧业正常产销秩序、保障肉蛋奶市场供应的紧急通知。《通知》中指出,不得拦截饲料运输车辆。要畅通饲料及玉米等饲料原料运输渠道,鼓励开展“点对点”生产、配送,满足畜禽养殖的饲料需求,避免畜禽“断粮”影响生产和供给。
但作为企业,也要在疫情发生时迅速做出反应。
“首先是减少受精、减少孵化量,然后对于受影响不大的地区进行点对点入孵。”侯莹说。但在这种情况下,入孵的量和正常的量差距也是十分巨大的。对于这种突发情况,就家禽养殖这个行业而言,是没有办法做到预防和减少损失的。
站在大背景来看,企业要响应国家政策,这时出现损失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侯莹表示其公司在疫情阶段在湖北的计划在和客户沟通后已全部取消,已经生产的产品只能转卖给别的客户。“但这个方案还是比无害化处理好一些。”
北京农效禽业在疫情发生后,和客户迅速沟通,将湖北的合同全部取消。尽管合同已取消,但是取消合同的时候,种蛋已经在孵化器里了,其损失全是由公司自己承担。“考虑到现在这种情况,湖北的企业受损肯定更严重,自己承担全部损失也算是对灾区的变相支持。”侯莹说。
现在有一些企业由于生产出的鸡苗无法运出,于是只能就地掩埋,在当前的节骨眼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举措。但农效禽业和牧翔养殖并没有这样做,因为掩埋需要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这会是一个很繁琐的过程。
作为家禽企业,他们所需的支持和帮助也很简单——把路放开就行。
陈书勇说:“作为一家蛋鸡企业,我们希望道路尽快解除封锁,货物可以正常流通。把我们的顺利销售出去。”
综合来看,的确会有不少养殖企业经不住疫情的影响而关停,但有黑暗的地方就有光明,不能一味乐观,也不可终日惶恐不安。疫情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了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就如苏昊表示的那样,企业在经营途中会面临大大小小的困难,如果是自身经营存在漏洞,即便没有疫情的催化,早晚也有其他原因使之受困。
对于现阶段影响较为严重的家禽行业,侯莹认为:把路放开,我们就有能力做到自力更生,其余问题都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