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人们常常为了一日三餐焦头烂额。不能外出就餐,也不放心外卖,于是逼得各位厨神纷纷在家各显神通。
在家做饭就意味着要买菜,但在疫情肆虐阶段,小区的封闭式管理限制了出行,人们也大多想回避人流密集、漫天肉腥味的菜市场。
因此,线上购菜就成为了每位宅神的必备技能,做好“云购菜时间表”掐点抢货,每天来一场“蔬菜保卫战”,一朝回到双十一。
三月开始,大部分企业已经复工,但多数公司饭堂和饭店仍处于关门状态,多少社畜还能坚持做“中华小当家”,也是一个谜。
线上买菜这种热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对于生鲜电商而言,这种突如其来的火爆需求,是意味着春天来了,还是只是昙花一现?
01
买菜,不再是大妈的专属
2017年,生鲜电商在经过一系列摸索后,迎来了蓬勃期。京东生鲜成为独立事业部,推出生鲜超市7Fresh;盒马于此年创立,首次纳入阿里核心零售业务范畴;每日优鲜也在1月完成C轮融资,受腾讯等多家名企跟投。
一开始,“线上买菜”主要受中高等收入的家庭用户青睐。从《生鲜电商行业分析报告》可见,当时月收入在8000以上的消费者占比达43.6%,且已婚有子女的家庭用户占近7成。
此外,学历为大学本科以上的用户占了80.15%,可见此类app,是当时“知识分子”们的新型生活伴侣。
而在性别比例上,根据艾媒北极星监测数据,虽然女性的购买欲望在综合电商平台上会更大,但在生鲜产品这种刚需上,男女比例更为平均,甚至出现反超——在2018年的盒马鲜生平台上,男性用户占比达56%。
经过近几年的时代变迁,我国的消费群体也发生了变化,80、90后成为消费的中坚力量,也是线上生鲜的消费主力军。
2019年的用户画像分析,同样可佐证这一点。年轻一代对食品的品质安全是最关心的,对价格的敏感度反而不高。
来到2019年,在线上购买生鲜的用户不再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反而开始向三四线城市下沉,增速领跑全国。
东北地区对这种购买方式尤其热衷,吉林和哈尔滨分别在三线和二线城市的增速中位居第一。
02
从苟延残喘,到流量风口
从2014年-2018年,线上生鲜市场从不到500亿元的交易规模,跃升到超过2000亿。但由于产品流通链条较长、生鲜产品保鲜技术不到位、物流成本过高等原因,许多企业火热扑入,败兴而归。
光在2019年,就有不少知名生鲜电商黯然离场。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截至2019年中,全国四千多家生鲜电商平台中,仅1%实现盈利,4%营收持平,88%陷入亏损,如呆萝卜、爱鲜蜂、吉及鲜、妙生活等,接连出现裁员欠薪、倒闭关店等现象。
生鲜电商月活用户集中在头部企业,多点以4445万活跃用户规模占据榜首。
但在2020年早春,突然来临的疫情让不少企业逆风翻盘,云买菜app成为购物达人们的主战场,平均日活增幅和新增用户增幅都有了大幅提升。
足不出户的隔离生活,大大提升了生鲜电商的留存率。与2019年春节期间相比,2020年春节京东到家和叮咚买菜的平均日活增幅都在两倍以上;多点和叮咚买菜的新增用户增幅则上涨了近乎三倍。
不想出门见人,又必须解决一日三餐,就促成了“云买菜”浪潮的爆发,线上买菜的比例达45.61%,接近一半。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生鲜电商产业运营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在春节期间,主要到家类平台实现的业绩较2019年平均增幅超过400%。
其中,叮咚买菜春节期间成交额较去年同期增加600%,京东到家春节期间成交额较去年同增加470%。
03
云买菜,让生鲜界C位出圈
疫情之下,生鲜电商的“淘宝模式”效应更为显著。往往人们在发现自己肚子饿之前,云端市场已经被抢购一空;即便能下单,送货小哥也早已被瓜分。
因此,“双十一”的气氛提前了十个月到来,人们纷纷提前物色货物,做好掐点“秒杀”。
此外,尽管当下的生鲜平台还没像其他综合电商一样开启“3.8女王节”“618大促”,但也适时抓住了节点营销。
比如在2.14情人节那天,盒马就推出了不少诸如“牛排+红酒”的情人套餐。容易顺带饮料或酒品是线上买菜的特征之一,富有节日气氛的包装也会带来仪式感,这是普通菜市场所不能带来的。
对于大家庭而言,线上买菜也解决了购物的辛劳。过去做个团圆饭,可能一家要派出两个人去“搬运”,但现在就少了来回的奔波。今年春节,2人份及以上餐食占比较平时增长了31.7%,5人份及以上餐食占比更是增长73.2%。
事实上,在疫情之前,上网买菜的消费粘性就一直在增强,逐渐成为做饭爱好者的日常。2019年一季度的饿了么生鲜活跃用户订单量就已经超过了2018全年,南京一位用户甚至在一年内下生鲜订单524次。
在2018年,就已经有超过6成用户购买生鲜的频次达到每周1次以上,而购买蔬菜的占比更高,占72%,更容易形成消费习惯。
线上买菜的方式也告别了“住宅-菜市场”这种两点一线的单一形式,在2018年,非住宅区的收货地址占比达22%,人们在公司、学校、酒店等不同地方随心所欲地买菜。
这种模式对于上班族而言,也是极大的福音,不再需要为了新鲜的肉类而早起,也不会因为加班而吃菜市场的闭门羹。饿了么数据显示,许多肉禽蛋品的订单会出现在17点-20点。
服务的升级,也是“云买菜”被选择的重要原因。像切块、去皮、削皮、切丝、送葱这种增值服务,会为大多数“懒癌患者”带来十级愉悦。
在线下买菜时代,人们买的菜可能固定在家门口的市场,菜品长期处于同一种来源,纵然菜摊子很多,但同质性相当高。
但是现在,云端市场来源广泛,在家就能吃到远距离蔬菜,这也不是一个普通市场能办到的。在2019年一季度,大于三公里的远距离生鲜订单增速达77%。
生鲜市场当然不限于本市。饿了么数据显示,从1月23日武汉“封城”到2月2日半个月内,众多城市居民给在武汉的朋友家人下单,且超3成接收者是老年用户。这在一个疫情期的老龄化社会中,具有特别意义。
疫情期间,大家对食品安全尤其关心,这对于线上买菜而言也是优势之一,各渠道的安检有迹可循,售后客服也随时恭候。
2月12日,美团外卖发布《无接触配送报告》,报告显示采用“无接触配送”的订单占到了整体单量的80%以上。
在无法复工、被迫做饭的日子里,不少男士发掘出自己的“家庭煮男”天赋,也有不少外卖达人前所未有地提高了卫生意识,转移到厨房阵地。
但是,在复工之后,这种线上买菜的热潮会一直持续,还是会迅速退却?
当下,新冠病毒尚在全球肆虐,世卫组织将全球风险等级提至最高。在这种背景下,相信云买菜的人不只是为了节省时间成本,而是为了一种安全系数更高的饮食方式。
因此,在2020年,线上买菜这一行为习惯或会形成新消费主义,这也是生鲜电商从一开始就想要触摸的痛点。
做饭必然会比点外卖更费事,但在对健康的考量面前,“线上买菜+亲自下厨”就是在点外卖与传统做饭之间的权宜之计,大概会形成一种崭新的饮食风尚。
参考资料:
[1] 中国报告网:《2020年中国蔬菜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研究》[2] 美团外卖:《无接触配送报告》[3] 艾瑞网:《2019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4] CBNData:《2019线上生鲜消费发展趋势报告》[5] 艾瑞咨询:《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消费洞察报告》[6] 艾媒咨询:《2019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用户画像分析报告》[7] 智研咨询:《2020-2026年中国生鲜电商产业运营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end
出品 | 生活方式研究院
编辑 | 白瑜彦
制图 | 陈以正、吴可莹、张子旭
原文首发于《新周刊》旗下公众号“新生活方式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