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龚进辉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女神节,与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女性医护人员魅力四射一样,杰出的女性企业家也撑起半边天,国内的我推崇格力掌门人董明珠,国外的我钦佩Facebook COO桑德伯格,她被媒体称为“Facebook第一夫人”“硅谷第一女强人”,是全球最有权势的女性(没有之一)。
在公众看来,诸多光环加身的桑德伯格无疑是一个活得漂亮的成功人士,工作、生活均打理得井井有条,走上人生巅峰。在工作中,她是Facebook掌门人扎克伯格的绝佳搭档,但鲜为人知的是,她加入Facebook的过程充满戏剧性。
2007年,Facebook已跻身美国社交网站访问量排名前列,23岁的扎克伯格感到自身经营能力有限,急需帮手,有人向他推荐谷歌高管桑德伯格,但他并未与其联系,原因是尽管Facebook访问量猛增,但盈利寥寥,可能无法吸引领导4000名员工的桑德伯格。
2007年12月,扎克伯格前往硅谷高管丹·罗森斯韦格家参加圣诞派对,在门口遇见桑德伯格,他上前介绍自己,两人相谈甚欢,在交谈中得知桑德伯格有意跳槽,便在圣诞假期过后约她面谈。两人第一次见面就在门口谈了1个小时,愉快的聊天氛围为后续接触打下坚实基础。
接下来的6个星期,扎克伯格每周拜访桑德伯格家一两次,常常聊到深夜。桑德伯格丈夫戴夫调侃道,他们两人接触好像“约会”,经常聊一些非常“哲学”的话题。频繁接触下来,扎克伯格确定,擅长管理的桑德伯格正是自己急切寻找的绝佳合作伙伴。
“有人是出色的管理者,能够管理庞大组织,有人精于分析或注重发展策略。”扎克伯格表示,“这两种特质通常不会存在于同一个人身上。我自己更多属于后者。”2008年3月,桑德伯格应邀出任Facebook COO。
桑德伯格加入Facebook后,面临的首要难题便是如何使网站既受用户欢迎还能赚钱,成为一门真正的生意,这也是扎克伯格力邀她加盟的重要原因之一。要知道,包括扎克伯格在内的Facebook创始人和高管多为工程师出身,他们认为只要创建一个很酷的网站,收益自然就来,这个天真的想法使外界一度质疑扎克伯格难以把Facebook推向商业成功。
桑德伯格定期举行高管会议,试图找到让Facebook盈利的方法,会议探讨了广告、电商和用户注册收费等各种实现盈利的可能性,鼓励与会者就如何增加网站收入展开辩论,讨论很快取得成果。2008年春末,Facebook高管达成共识,决定通过在网站页面中谨慎植入广告赚钱,这一策略后来被证明行之有效。2010年,Facebook由两年前资金几乎只出不进的状态转变为年收入数亿美元。
此后,Facebook员工数量、全球用户、市值飙涨甚至多项重要并购,背后都有桑德伯格操盘的身影,她和扎克伯格的配合愈发默契,成为其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不过,工作上如鱼得水的桑德伯格却在生活上经历过人生低谷。2015年5月,戴夫突然离世,享年47岁,即便她再坚强也无法承受这种阴阳相隔的伤痛。戴夫去世后一个月,桑德伯格在Facebook贴出纪念长文,感动了无数网友,不到24小时这篇文章被转发24万次,点赞57万多次。她表示,“过去的三十天,我像是过了三十年,我多了三十年的悲伤,但也感觉自己多了三十年的智慧。”
致命一击并未击垮桑德伯格,没过多久,她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用工作来暂时将自己的悲伤放一放,她说坚韧是一项可以学习的技能。一年后,桑德伯格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首次公开谈论丈夫突然离世与自己的心路历程。
她认为三个P——个性化(personalization)、普遍性( pervasiveness)和持久性(permanence)是从苦难中振作起来的关键,而且有科学依据。个人化是指并非发生在你身上的一切都是因你自己,普遍性是指事件不会影响你生活的所有领域,持久性则是指悲伤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作为全球最成功的女性之一,桑德伯格曾出版过畅销书《向前一步》,激励女性成长拼搏。她在书中写道,“不要过早地踩下刹车,不要过早退出赛道。女性要勇敢争取自己能胜任的职位和应得的薪水,找一个愿意和你平等相处的伴侣,共同分担家庭和养育孩子的责任,在得到自己梦想的职位前,不要提前退场。”
在我看来,桑德伯格既是一个幸运的女人,因为她搭上了谷歌、Facebook这两辆科技企业的快车,并遇到了人生完美的伴侣;也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因为命运残忍地夺走了她的人生挚爱。其实幸与不幸,全在于自己如何把握,拿捏到位的桑德伯格无疑是人生赢家,成为人人羡慕和向往的女性典范。
注:本文转载自龚进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