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扬”和“扫地僧”坐而论数学
欢迎关注“创事记”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猛哥
来源:猛哥(ID:wm221x)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到数学。” ——华罗庚
1
1982年,18岁的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他填报的是北京大学,但是高考成绩惨不忍睹,尤其是数学,只有1分。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他决定再考一次,苦苦复习了一年,高考成绩还是惨不忍睹,不过数学提高了一丢丢,19分。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马云不顾父母反对,决定第三次参加高考。这一次,数学考了79分,他终于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
如今回首,马云的高考经历已成为英雄战胜磨难的注脚,他自可云淡风轻,等闲视之。
但真实情景却很酸涩,第二次高考发榜的那天晚上,马云和几位同样没有考进大学的同学一起,躺在老浙江图书馆门口的平台上,望着满天的星星,对未来充满忧虑惆怅……怕被人看不起,怕被家人埋怨,怕自己会永远抬不起头,怕自己没有未来……
都是该死的数学呀。
虽说仲夏夜爱做梦,但那个夏夜,马云做梦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会张罗起全球数学竞赛,把全世界的数学爱好者们聚到一起考考考。
2018年9月,阿里巴巴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开启了一场全球数学竞赛的报名渠道,6天里就吸引了来自全世界将近4万人参加,
和此前众多数学竞赛面向数学专业的学生不同,它呈现两大特质:全球化和全民化。
参赛选手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年龄最小者仅13岁,最大的已经年近5旬。决赛选手中有23%的人并非数学专业,身份更是五花八门,既有来自微软、谷歌等高科技公司的工程师,还有中学数学教师、风险分析师、数据分析师、投资人,以及高中生。
2019年3月,在颁奖典礼上,马云首次澄清了一则误读。他说:“我参加高考第一次数学考1分,这个考1分给社会上带来很多误解,马云数学那么差还能够成功,可能不需要数学。我也想告诉大家我数学其实不算太差,我高一的时候还是数学课代表,但是因为没念高二,直接跨越到文科班,所以数学到后来就不灵了。”
呵呵,马云居然还跳级了。
真是不走寻常路。
2020年3月,第二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鸣锣。
2
尽管马云的英语很溜,但他做过数学课代表,也并不奇怪。1960年代出生的人普遍痴迷过数学,全拜一篇文章所赐。
1978年1月的《人民文学》发表了徐迟的报告文学作品《哥德巴赫猜想》,文章讲述了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极为振奋人心。
由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的宣传,扩大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影响,徐迟每天收到大量来信,他非常激动,后来说:“这时我似乎已从长久以来的冬蛰中苏醒过来。”
岂止是他苏醒,也使许多读者苏醒过来,这让《哥德巴赫猜想》产生的不可估量的社会效应和历史价值。
中国人跟数学再续前缘。
祖冲之和刘徽等上古大神就不提了,且从近代说起。
1840年后,国门洞开,中国的开明人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在浙江海宁,李善兰与西方传教士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代数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西方数学经典著作,代数、函数、常数、变数等专有名词从此问世。他可算是“十九世纪中国数学界最大成就”。
余荫承袭。接下来,中国现代数学六大宗师逐次登上历史舞台。
3
首推熊庆来——中国现代数学的引进者。
他是云南弥勒人,1913年去比利时留学,原学采矿,一战爆发后,转到法国,改学数学,接下来就跟集邮似的,五年间拿下三所名校的硕士。1934年,他发布论文《关于无穷级整函数与亚纯函数》,被称为“熊氏无穷数”,一举奠定了在国际数学界的咖位。
熊庆来归国后,先后在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和云南大学创建数学系。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培养出华罗庚、许宝騄、段学复、严济慈、赵忠尧、钱三强、赵九章、柳大纲、杨乐等9名院士,涵盖数理化,个个牛逼闪闪。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数学系集体划转到北京大学,熊庆来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苦心经营,开辟了北大学派,至今依旧是中国数学第一重镇。
熊庆来最神奇的是,挖掘出华罗庚这个宝藏男孩。
华罗庚,江苏常州人,初中毕业后,进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交不起学费退学,回家帮父亲打理杂货铺,同时自学高中和大学数学。
1930年,他发表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引起熊庆来关注,被特招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36年,他在英国剑桥大学进修时,发表一篇关于高斯的论文,赢得国际声誉,被称为“华氏定理”。
执教于西南联大时,华罗庚呕心沥血,在吊脚楼上写出《堆垒素数论》,随后被译成五国文字。彼时,战火隆隆,国土大片沦丧,中国数学家还能有如此成就,令人惊叹。
1955年,他组建了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培养引进了一批英才,形成了中科院学派。
华罗庚共带出6个数学院士,其中就有赫赫大名的陈景润。
4
平津自古相连。
当熊庆来和华罗庚在北京燃烧小宇宙时,另一个数学史上的奇人,则在天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姜立夫,浙江平阳人,1919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创办南开大学数学系。
说他奇人,系因一文定乾坤。
1948年,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公布了首批81位院士名单,包括5名数学家。其中,苏步青发表论文95篇,华罗庚68篇,陈省身38篇,许宝騄24篇,姜立夫仅有1篇,还是他30年前的博士论文《圆素和球素几何的矩阵理论》。
就是这么拽!与“教授中教授“陈寅恪有异曲同工之妙。
梁启超向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推荐陈寅恪时,就如此吹捧:“我梁某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牛人果真是相通的,无涉文理。
不过,姜立夫最牛之处是创办南开大学数学系后,整整四年,全系就他一个老师,饶是如此,还是带出4名数学院士,构建了南开学派。
南开学派的执牛耳者为陈省身,他是姜立夫的学生,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陈省身,浙江嘉兴人,15岁考入南开大学数学系,给姜立夫当助手。1930年,他报考清华大学研究生,跟随熊庆来学习。硕士毕业后,赴德国汉堡大学留学,拜在大数学家布拉希克门下。后又追随法国几何学大师嘉当。1937年回国,任教于清华大学。1943年,他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研究员。两年后发表了划时代的论文《闭黎曼流形的高斯-博内公式的一个简单内蕴证明》、《Hermitian流形的示性类》,奠定了国际数学泰斗地位,被誉为“微分几何之父”。
杨振宁是他在西南联大时教过的学生,后来纪念恩师时说“千古寸心事,欧高黎嘉陈”。把陈省身与欧几里得、高斯、黎曼、嘉当等伟大数学家并列。
陈省身带出6名数学院士,其中名声最大的有吴文俊和丘成桐。
丘成桐是取得菲尔兹奖的第一个华人,也是继陈省身之后第二个获沃尔夫奖的华人。
菲尔兹奖是数学界的诺贝尔奖,沃尔夫奖是数学界的终身成就奖,同为数学界最高荣誉。
丘成桐自视甚高,比李敖还狂(在此缅怀逝世一周年的李大师),常炮轰同行,留下诸多轶事。
5
行文至此,有没有发现,浙江籍数学大师特别多,别急,接下来还有两位。
陈建功,浙江绍兴人,三渡日本,获东北帝国大学博士,是第一个拿到日本理学博士的外国人。他用日文撰写的专著《三角级数论》,在日本教育界风行数十年。
1929年,陈建功回国,创办浙江大学数学系。两年后,他把第二位东北帝国大学理学博士苏步青招至杭州,两人耕耘20多年,构建了浙大学派,又称陈苏学派,与美国芝加哥学派和意大利罗马学派齐名,三足鼎立于国际数学界。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等人组成的考察团探访中国时,参观浙大数学系,物理系等,给予浙大“东方剑桥“的美誉。
截止1944年8月,抗战7年间,浙大数学系师生仅在国外11种重要数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就有100多篇。
今时今日,实难想象吧。那也是炮火隆隆国土沦丧的日子,即使浙大西迁贵州湄潭,苏步青还在山洞里举办讨论班,做出不朽的学问。
苏步青,浙江温州人,他除了在日本拿回一个博士学位,还把导师的女儿娶回国了,大写的服。
尽管浙大学派名噪一时,但荣光没能延续,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研,浙大数学系划归入复旦大学,苏步青出任复旦大学数学系主任,共带出8名数学院士,组建了复旦学派。
六大宗师,薪火相传,徒子徒孙无穷尽也。他们又开创了另外两大学派。
陈建功的弟子夏道行,开创了山大学派。熊庆来的弟子张宗燧,开创了北师大学派。
1949年后,中国数学界六大派的格局就此奠定。(注:当前三大天王是北大、复旦和山大;继而是南开、中科大、北师大、清华、西交大、上交大;浙大掉在第三档)
6
多好的局面呀。
正如徐迟在《哥赫巴德猜想》中所述:一时间,“少长咸集,群贤毕至。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有熊庆来、华罗庚、张宗燧、闵嗣鹤、吴文俊等等许多明星灿灿;还有新起的一代俊彦,陆启铿、万哲先、王元、越民义、吴方等等,如朝霞烂熳;还有后起之秀,陆汝钤、杨乐、张广厚等等已入北京大学求学。在解析数论、代数数论、涵数论、泛涵分析、几何拓扑学等等的学科之中,已是人才济济,又加上了一个陈景润。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风靡云蒸,阵容齐整。”
可惜数十年间,各类运动接踵而至。“老一辈的数学家受到了冲击,连中年和年轻的也跑不了。庄严的科学院被骚扰了;热腾腾的实验室冷清清了。日夜的辩论;剧烈的争吵。行动胜于语言;拳头代替舌头。”
中国百年难遇的两代数学家们被迫中断科研,大好年华虚度,令人唏嘘。
不过,台风的中心是安静的。
陈景润就是一个绝对安静的人。除了数学,他什么都不关注。一边烧锅炉,一边推算哥德巴赫猜想。“文革”结束后,他成为了一个传奇,再经过徐迟的妙笔生花,重塑了一代青年的理想底色,使得他们立志为数学奋斗终身。
其中就有一个叫张益唐的小伙,后来考进北京大学数学系,毕生投入数论研究,年近半百,方才成名,被誉为数学界的“扫地僧”。
不过,在1980年代,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具备资格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系,不像今天,状元们都扎堆去学金融和计算机。
世事难料。
当数学一次又一次把马云从高考考场绊倒时,他不知道,有一批同龄人正在国际奥数赛场上叱咤风云。
中国人并不惧数学,尤擅奥数。
7
只是不幸,奥数,在中国被异化为一个奇葩的存在。
苏联人首创了“数学奥林匹克”这个名词。1956年,苏联及东欧国家正式确定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计划。1959年,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在罗马尼亚举行。当时只有苏联、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参加。此后,国际数学奥赛每年举行,只有1980年中断过一次。
1978年,国际奥数组委会向中国发来邀请信,随后又发来四封,中国均未参加。1985年12月,中国数学会在上海举行成立50周年纪念会,讨论了中国参加国际奥赛的最关键问题:如何选择参赛选手。会议决定举办“数学冬令营”。
首届冬令营于1986年1月在南开大学举办,通过选拔考试,从81名学生中选拔出21名国家集训队员。集训为期2个多月,最后选出6位队员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奥赛,6位队员取得了3金、1银、1铜,一鸣惊人。
跟奥运会一样,奥数竞赛成绩也被当做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举国体制来操作,层层筛选,分外激烈。
考试运不佳的马云,自然望奥数兴叹。
但他到底找了自己的运气所在,那就是互联网,1999年创办了阿里巴巴,不到20年就成为世界上最有名望的人之一。
尽管是通过电商起家,但马云始终强调阿里巴巴是一家科技公司,不断寻找动力之源,并在2017年成立达摩院,致力于探索科技未知,以人类愿景为驱动力,立足基础科学、颠覆性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究。
马云觉得这还不够。2018年,他继续干了一件“无用之事”——举办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
外界都看不懂。
在颁奖典礼上,马云谈及初衷时说:“数学跟哲学一样,是所有科学的基础,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基础,从IT到DT、人工智能、IoT、芯片、计算机科学、数据,都和数学有密切关系,阿里巴巴今天做这个数学竞赛,首先是因为乐趣,找到一批把数学当成人生乐趣的孩子,鼓励,帮助,支持他,让更多的人热爱数学,这是我们的目的,数学应该成为年轻人的基础,就像运动、音乐和绘画一样,如果数学基础坚实,人类会更坚实”。
8
参加数学竞赛居然是一种乐趣。
马云是舌灿莲花,但这个观点有说服力吗?
长期以来,中国奥数最为人诟病的是,选手们只会比赛拿奖,不会做研究,后劲乏力。
按照统计,三分之一的国际奥数竞赛奖牌得主后来都获得菲尔兹奖。该奖每四年颁布一次,获奖者为40岁以下的青年数学家,集中在35岁左右。
截至2019年,中国共参加了34届国际奥数竞赛,共获得19个团体冠军,拿回157牌金牌,其中36块金牌是满分。
理论上,中国奥数奖牌得主们在2002年以后能获得菲尔兹奖。
然而,现实为零。
为何金银牌的选手并未走上数学研究的道路?
有媒体统计,历年金牌得主,大都都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其中70%以上选择了北京大学。但从就业流向看,继续从事数学研究的不到一半。
韦东奕、聂子佩、柳智宇、付云皓、恽之伟、陈麟和牟晓生被称为中国奥数国家队史上最强七位。
试以其中两位为例。
柳智宇,2006年国际奥数竞赛满分金牌,保送北京大学数科院,但入学不久,便信了佛教,加入了北京大学禅学社和耕读社。大学毕业后,他放弃麻省理工学院的全额奖学金,到龙泉寺出家为僧,法名贤宇。8年后,龙泉寺方丈出事,他不得不下山,飘然不知所踪。
就在他的方丈出事的前一天,世界数学家大会宣布把菲尔兹奖颁发给德国数学家舒尔茨。他曾与柳智宇同场较技,并略逊一筹。
可短短十年,两个天才,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柳智宇曾告诉友人,之所以转向佛教,乃是自小到大,历经无数竞赛,优胜劣汰无比残酷,见过太多淘汰者的悲哀,遂心生倦意。
舒尔茨则是一路玩一路赛,拿不拿奖无所谓,开心最重要,这就是差距。
付云皓,2002、2003连续两年国际数学奥赛的满分金牌得主,保送北京大学后,沉迷游戏,挂科,无法毕业,转入广州大学。2015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数学系任教。
2018年5月,一篇《奥数天才坠落之后》的文章刷屏,付云皓进入公众视野。赞也好,谤也罢,他引起了足够的关注,2019年2月进入南方科技大学数学系,担任讲师。
尽管他后来声称,记者有误解,从天才冠军到“二本师范”学校老师,他心里没落差,不后悔。
信与不信,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不过,付云皓有句话倒值得琢磨,2003年的中国奥数国家队6名队员中,除了他,现在只剩两位在数学的大海中遨游,另外三位则投身了金融行业。
丘成桐对此现象做出过犀利点评:“中国目前将“奥数”弄得很功利,使那些“奥数”金牌得主自以为已经很了不起、很成功,他们觉得“奥数”就是数学学习的目标,一旦成功,得到了免试和荣誉,就不想再学数学了,这样的状况使中国没有一种为了数学而数学的气氛,而没有这个气氛,没有了以兴趣为基础,就不可能培养出大数学家。”
此言不虚。
9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2018年国际奥数竞赛,美国队六人获五金一银,总分第一,再次击败中国队夺得二连冠。
美国队金牌队员Michael Ren是华裔,他父亲是中科大物理系87级毕业生。据Michael中学官网报道,Michael如此回忆:“我第一次参加数学竞赛是六年级。我父亲鼓励我登记报名。之后,我真的享受着各种数学竞赛的乐趣。无论这些竞赛在中学、大学还是暑期项目进行。学习有趣的数学知识,与喜欢数学的小伙伴们在一起非常开心。从六年级到美国国家队是一段漫长而令人激动的旅程。”
此前,2015年和2016年,美国队曾两度击败中国队,华裔Allen Liu立了头功,2014至2016年代表美国蝉联三金。他的父亲与Michael Ren的父亲一样,也毕业于中科大物理系。
据美国华人报刊,Allen Liu从小就是好奇宝宝,对于数学、政治、哲学都充满兴趣。但与别人不同的是,他从来不满足于right与wrong,而是喜欢将问题抽丝剥茧、思考how与why。
美国队华裔主教练罗博深(他的前任冯祖鸣同为华裔,毕业于北京大学),深入比较中美两国学生后,总结说:“我观察到最大的区别是,在中国,很多人都认为数学非常重要,是必须学习的科目,会花很多的时间学数学。在美国,学习数学更多是看个人兴趣,有些人觉得数学好玩,就去学,有些人可能喜欢橄榄球,就去发展另一个方向。”
10
阿里巴巴数学竞赛就是要让参与者玩起来。
当竞赛与高考加分和保送不相干时,它就像一条纽带,串连起全世界热爱数学的人们。
2018年,第一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消息公布后,Allen Liu、韦东奕、聂子佩、张钺、张盛桐、王彬、丁力煌等数学竞赛江湖中的传说人物,退隐许久之后再一次现身。
王彬,2002年国际奥数竞赛金牌得主,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就职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张盛桐,00后,2016年国际奥数竞赛金牌获得者。
丁力煌,2016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决赛唯一满分,2017年罗马尼亚大师杯唯一满分金牌。
张钺,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高年级组第一名,现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学位。
不过,来头最大者无疑是韦东奕、聂子佩,他们俩也是中国数学奥赛国家队史上最强七人之二。
韦东奕,人称“韦神”。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数学,手里永远都拿着一本数学书,甚至还有人说从未见过他洗澡。
“韦神”到底有多强呢?
2008年、2009年,他连获两届国际奥数竞赛满分金牌。进入北京大学后,他继续封神。2013年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他夺得五金一银,一人挑落清华大学战队。
美国名校的考官当场向他发出邀请,“只要你来我们学校读书,你连英语都不用学。”
不过,韦东奕全拒绝了,留在北京大学,跟随田刚攻读博士,如今作为北大博雅青年学者,继续做研究。
聂子佩,人称“聂神”。2010年三战成名:第3届罗马尼亚大师杯唯一满分金牌、国际奥数唯一满分金牌、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第一。
不同于韦东奕,他高中毕业后,直接选择出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读本科,2015年又进入普林斯顿学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也不同于韦东奕的内向,聂子佩极具幽默感,活跃在百度贴吧和知乎上,在竞赛党中人气最旺。
这些奥数大神的参与,提升了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的选手水准。
而以张益唐为代表的国际知名数学家坐镇决赛后的大师培训班,更是提升了竞赛的吸引力。
最终,一共51人从全球4万多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他们来自20多所全球一流大学,国内选手28人,海外选手23人。其中北京大学贡献了13位获奖选手,是获奖人数最多的高校,麻省理工学院次之,贡献4名获奖选手。获奖者中年龄最小的获奖者仅有18岁。
11
2020年年初,疫情全球蔓延。
包含健康码在内的阿里云数字防疫系统,为各地防疫和复工贡献多多,而这套系统正是基于阿里云强大的数字计算能力。
数学,终于与人类生活和生存息息相关。
恰如马云所言,有人说数学学了以后没用,其实无用才是最大的有用!数学是科学的基础,而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所以数学很重要,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基础。很多东西不能从表面上来看它是否有用,比如拳击运动员跳绳有没有用?离开跳绳的训练,拳击不可能好起来。
2020年3月14日,第二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第一轮预选赛开始。经历了48小时竞逐之后,全球5万多报名者共有超过1.5万人提交答卷。
据说,第一届的金奖得主Allen Liu(麻省理工学院)、杨亦锐(南京大学)及银奖得主张盛桐(麻省理工学院)、张海翔(北京大学)、龙吉昊(北京大学),再次报名。
第二轮预选赛将在3月21日开始,也许还有更多的高手潜在水下,等待露出。
不过,与第一届参赛选手拥有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斯坦福大学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学历不同,第二届没有任何门槛,只要是热爱数学之人即可。
热爱,才是最要紧的。
少为人知的是,在马云张罗全球数学竞赛的三年前,一个月黑风不高的夏夜,他辗转反侧,又想起了第二次高考失利的那个夜晚,百感交集,给高中生写了信: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有今天的成绩。但我相信这辈子总有机会是等着我的!有些机会是别人的,嫉妒羡慕也没有用。那些天生会读书的人是命,但我们这些不太会读书和考试的人却未必没有我们的运气,只要我们坚持做我们喜欢的事,并努力把它做好、做完美!”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