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裁员风波背后,海康威视的触顶挑战 行业新闻

威尔德编辑 1月前 78030

  二级市场的平稳表现,从某个侧面映射出此次事件对海康威视的影响并不深远。或许,这可能归功于地方债务问题的有效化解。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思原

  最近,“安防一哥”海康威视的日子似乎不太好过。

  一份增收不增利且看不到“钱景”的半年业绩报,让这匹曾经最讨基金经理喜爱的大“白马”淡出了资方视线;如今大规模裁员事件的持续发酵,更是彻底挑起了市场神经。

  据悉,有海康威视员工透露,公司近期正在进行大规模组织调整,32个研发区域收缩到12个,“只保留几个核心区域,其余全部优化掉,预计会涉及1000多人。”

  对于此次调整,海康威视迅速回应称:“公司不存在大规模裁员,是经营策略调整,需要优化总部及重点销售城市的研发力量,因此相应调整了部分区域岗位设置。”

  消息一出立马引起热议。不过与其他企业不同,面对这次涉及千人的调整,市场并未出现一面倒的利空。

  有投资者向「科技新知」表示,“裁员1000人对海康来说基本业务应该是无影响的,并且长期来看是利好,一是降本增效,裁员后内部会产生鲶鱼效应,人人自危,员工的竞争力会更强,二是打破了市场对海康不裁员的认知,也就是说海康仍是个求变的企业,看到问题解决矛盾,不存在大企业病。”

  二级市场的“波澜不惊”,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此事件影响并不深刻。当然,这或许也有地方化债的功劳。

  而本文也将从人事管理、地方化债、业绩业务等多方面来分析,海康威视发展到了什么阶段?成长性到底怎样?真正难点在哪?如何破局?

  01.

  管理层换血,凸显成本控制决心

  一个值得关注的信息是,在裁员消息传出之前,海康威视在8月刚刚完成了管理层的调整。任命原总经理胡扬忠为公司董事长,聘任徐鹏为总经理,黄方红为高级副总经理,兼任董事会秘书。

  对于此次董事会换届和管理层调整,黄方红在2024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这次管理层的调整,主要是考虑年轻化的方向。“经过这次调整,海康的管理团队中60后的高管就全部退出了。长期来看,总经理更偏向于公司的日常运营,董事长未来会在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远景问题的考虑上投入更多精力”。

  有一部分人认为,新管理层上任后的政策调整是此次“收编”的一个因素。按照目前海康威视的说法,优化总部及重点销售城市的研发力量是原因。

  其实细看此次传出的数据,也能略知其中一二。

  先看海康威视员工分布,5.8万人中有2.8万研发人员。但是传闻所说32个研发区域只保留12个,这样的情况下,居然只裁掉了1000多人。所以问题的核心在于这20个研发中心承担什么角色。

  显然,这20个片区研发中心并不是核心产品研发,而是区域搞的一些为快速响应客户定制化需求而设立的研发,其实和企业软件业务一样,任何客户都有大量的定制需求,尤其是海康威视这种做“小市场”的。

  早期,这些需求都是总部的研发在做,但随着越做越大问题也逐渐显现。总部研发交付节奏往往跟不上区域项目要求,并且总部研发人力成本要更高,一些区域项目甚至很难养得起太多总部高薪人员。

  所以,后面就有了大面积的区域研发中心,以总部的基线产品为基础上,在当地用一些程序员做一些小规模定制、技术服务、培训等工作,以满足项目的需求,也就是现在的PGB业务(境内公共服务事业群)。

  不过与其他类似企业不同的是,“这部分人名义上不是外包,属于公司研发序列的正式员工,但是其雇佣逻辑其实和总部研发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工资是各个分公司、办事处,在项目利润里面拿出钱来发的,所以真正的领导其实不是总部研发中心,而是区域销售老大。”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然而随着安防行业触顶,很多区域的项目已经进入谷底。这点从财报上也可以找到,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EBG(大中型企业群)、SMBG(企业事业群)两个业务群虽然增幅不大但也算有增长,反而PBG直接出现了接近两位数的下滑。

  从海康威视员工口中,也能看到该业务的疲态。一位海康威视区域研发前员工在社交媒体透露,他所在的区域从年后开始就没什么业务,也没有涨薪,因此他选择果断跳槽。而根据多位海康威视员工分享的本轮调整信息。被裁员的区域研发人员并不涉及公司的核心研发业务,10月份选择离开的员工能拿到n+2赔偿,目前“湖南等区域已经没了”。

  但营收降低的同时,研发人员的开支并未降低,以2023年末情况看,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已经增加至2.8万以上,而对应的研发费用为30.27亿元,同比增长7.3%,也就是说一个研发人员的平均工资达到了40万元。

  这样来看,海康威视“降本增效”之意已经十分明显。不过纵观近些年海康威视的业务发展情况,管理优化也在情理之中。

  02.

  安防市场饱和,净利率持续下跌

  海康威视业务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境内主业、境外主业和创新业务。在三大业务中,公司的境内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61.68%下滑至2023年的52.40%。

  在前些年平安城市、雪亮工程建设时,以政府、公安为首的部门对安防需求增加。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少企业将重心放在集中型市场。

  海康威视作为国有控股的上市企业,相对于大华股份这样的民企,有中电海康集团做背书,在安防赛道更容易被政府等客户青睐。因此,PBG业务也成为海康过去发展至今最大的事业群收入来源。

  但随着雪亮工程建设逐渐步入收尾阶段,政府投资总体下行。2022年至今公司的PBG业务营收开始出现明显下滑。2024上半年该业务仅实现营收56.93亿,同比下降了9.25%。即便是EBG和SMBG两大业务都出现了增长,也只是刚刚弥补了PBG的营收损失。

  提到PBG业务,就不得不谈一下海康威视的应收账款问题。

  从2019年至今,海康威视的应收账款越来越高,从213亿飙升至现在账面上的368亿,如果再加上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和长期应收款,更是高达428亿。

  海康威视在投资者活动中也表示,PBG业务跟地方财政资金状况关系紧密,今年上半年,凡依赖地方财政投入的行业都普遍困难,公安、交警等领域的增长压力较大。

  不过不用太担心应收款成为坏账的,如果地方化债顺利,相当于给海康威视上了一份看涨期权,只需关注回款周期。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化债并不能解决海康安防市场饱和的问题,所以未来仍然需要关注出海和智能化制造。

  另外,海康威视的盈利能力也还未得到改善。从毛利率上来看,虽然2024上半年45.05%的毛利率比前两年都要高一点,但是如果分季度来看,一季度毛利率45.76%,第二季度毛利率显然是下滑的。

  从净利率上来看,2024上半年的净利率继续下跌,只剩下13.69%。在毛利率没有提高的情况下,费用端又继续增大,净利率自然是上不去,净利润也不好看。

  而海康威视的开销中,花钱最多的是研发费用。2024上半年研发费用57亿,同比增长7.8%,而如果按照收编1000人,40万的平均薪资来计算,单研发费用的开支便少了4个亿,这可能也是提升毛利的一个关键所在。

  对于海康威视的发展前景,市场上已经呈现出两极分化状态。有观点认为,海康威视目前的管理层在行业首屈一指,“海康的管理能力实在是已经很强了,这么碎片化的业务,还能把业务和财务管得这么好,这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管理奇迹了。”

  也有观点认为,海康就是一家平庸的公司,就是靠山吃山,做点基础项目。以前经济好,背靠政府大树拿不少项目;经济不好,拼实力创新的时候就劣势出来了。

  的确,以目前大背景来看,国内安防市场规模也趋于见顶,上升空间不大。海康威视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将发力点放在创新以及境外业务上,只是目前来看未来的想象空间并不算大。

  03.

  实体清单阴影,主业出海遇阻

  截至目前,海康的创新阵营包括萤石网络(智能家居)、海康机器人、海康汽车电子、海康微影、海康智慧存储、海康消防、海康睿影、海康慧影八个子业务。

  这些创新业务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3.28亿元,同比增长26.1%,是公司增长的最主要来源。其中,存储业务和汽车业务增速分别达到65.5%和60.4%。

  高增长基于的是小基数,并且在这些碎片化的市场,市占率也难乐观看待。例如智能家居领域,小米、华为数不清的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家电巨头都是核心玩家;汽车领域,聚焦智能驾驶的企业也有百度、阿里、上汽、博世等众多供应商,并且也都有着自己的竞争力。

  事实上,具有确定性增长的还是安防主业出海。据前瞻研究院预测,全球安防市场将会在2024年后开始恢复增长,预计到2026年全球安防行业市场规模为3306亿美元。因此,对于安防企业来说,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

  不过自2019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中国企业被列入“实体清单”后,这条线始终有阴影存在。但天无绝人之路,不同地区的市场差异化也较为明显,不少海外新兴市场增速较快,也让安防企业出海看到新的机遇。

  以欧美为代表的成熟市场有较为完善的消费体系,消费者也有较高的认知,比如:消费者已经习惯了把摄像头当作一个消费品,像买手机一样,对比性能参数。而东南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仍处于产品普及的阶段,消费者认知有限,其线上、线下的商业形态也在变化。

  据有关机构统计,东南亚(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为代表)安防市场的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达到20%~33%,南美为代表的非洲安防市场的市场复合增速达到16.1%,远高于北美市场。

  虽然新兴市场呈现出价格敏感、本土厂商较少且依赖进口等特点,但好在每年都是在增长的。

  不过不能忽视的是,海康威视的国外渠道建设目前还不是很完善,这是制约增长速度的重要原因。对于集中化市场,一般都很敏感,不是靠产品、性价比这些就能轻易占领,毕竟谁也不愿意被外人盯着。

  对于分散市场,与国内一致呈现碎片化趋势。而此前在国内,海康威视的打法是不断将渠道下沉,从2018年开展省级业务中心建设、重点地市下设二级分公司,到2021年的渠道才可触达区县级店铺,获取碎片化的市场。

  将这套方法复制到海外不同地区,也意味着海康威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来沉淀。至于具体何时能突破瓶颈,还有待观察。

  总的来看,海康威视的业绩压力已经显现,好在管理层反应够快,整个公司的竞争力也在,只是无论是创新业务还是海外业务想要快速发展,一定会消耗大量现金,因为无论是产品迭代还是渠道建设,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行业都如此。目前海康威视算是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未来是走向平庸,还是厚积薄发,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很关键。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注:本文转载自新浪科技,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 版权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威尔德编辑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4、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威尔德编辑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的同意。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
只看楼主
全部楼主
    • 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
      2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QQ登录
返回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发邮件(673011635@qq.com)告知我们,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