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34%的时候着急上火,现在涨到125%已经麻了随便了,再加也只是一个数字,只能做好自己的事。”
美国关税一涨再涨之际,关于拼多多和Temu的讨论也更多了起来。有人关注负估值的Temu会不会进一步拖累拼多多的财报利润,有人关注它将如何调整国际扩张的节奏。
早前美国取消小额关税豁免时,就引起了不少投资者的担忧,他们认为Temu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可能会变得更加激进。
尽管一路狂飙的Temu去年在东南亚碰了钉子,但Temu一直是Shopee内部最关注的对手,相关团队一直在密集“监视”Temu的一举一动,因其 “弹药充足,充满变数,且管理层常常不按套路出牌”。
业内人士李芳告诉雷峰网,这次关税危机对Temu的冲击很大,但是最慌的应该是Shopee,因为Temu极有可能把目标转回东南亚。一旦Temu有所动作,Shopee只能被动死守。
“两年前,砍掉零食饮料水果供应,连厕纸也是肉眼可见地变薄。两年后严格考勤,纸巾限量供应,员工要每天早点到公司才能拿到纸巾。”Shopee员工向雷峰网透露,有时候上班上着上着,突然又发现食堂的水漏到办公室来了。(欢迎对电商平台感兴趣的业者添加微信 qqw_501 交流。)
尽管新季度的财报利润非常好看,但所有员工都能感受到Shopee已经变得异常的抠门和节省。不少员工认为,这是管理层在为随时打到门前的战争留够充足的粮草。
那么,Temu接下来的战略要地究竟是哪里,它和Shopee是不是必然要有一战?这无疑是跨境电商行业最有意思的话题之一。
Temu当前最紧急的任务是什么?
今年以来,800美元关税豁免政策以及125%关税的风波正持续影响着Temu。
知情人士陈阳告诉雷峰网,拼多多对政策还是比较敏感的,有一个团队专门给管理层做舆情日报。其中,美国市场需要单独做一份舆情日报,会收集各个社媒平台的优质用户、能影响舆情的用户的动态,其他地区就是整理好来源递给国家负责人即可。
上周,自从特朗普提高本已高昂的中国关税后,Temu在Apple Store的免费购物应用的排名开始下降,到周五已跌至第五位,周六排名第六,周日排名第八。这都显示,Temu在美国市场已经大幅下调广告投放量。
好的一面是,对Temu来说,美国关税的波动既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好机会,这能倒逼全托管商家加速向半托管迁移。
雷峰网了解到,美国半托管业务进展太慢,内部对两个大组的负责人都不满意。为此,不少Temu员工去年的年终奖并不如预期。
据媒体报道,Temu在2024年完成了520亿美金的GMV。有消息人士透露,过去一年Temu全托管占比高达90%,半托管则在10%以内。而在最大的美国市场,半托管占比仅在20%左右。
年初,Temu强制要求全托管卖家4月前将爆品紧急迁移至半托管模式,大部分流量也全导向了半托管的产品。
近期,核价方面也有了更大的利润空间,Temu半托管和本土店模式下的商品跟价机制进行了调整,将亚马逊对标折扣从85折放宽至9折,而SHEIN的折扣仍保持95折不变。
过去一段时间里,Temu在欧美、非洲各个国家起量得很快,主要也是要避免单一美国化。多位分析人士都提到,今年美国市场增速会低于其他地区增速,而这背后是美国全托管要加剧收缩。
消息人士方晨告诉雷峰网,虽然Temu规划减少美国市场比例至30%左右,但从绝对占比和绝对值来说,美国市场仍然是第一战略高地。
从数据上来看,法国、西班牙、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美国7个国家占了亚马逊GMV的80%-90%,其中美国市场就占了60%多。
换言之,Temu今年的策略一是大力推美国市场的半托管,二是大力招募美国本地商家。除此之外,Temu正在各个国家发力本对本模式。一是放宽 “本本店铺” 入驻政策,二是加速布局本地仓。
雷峰网独家了解到,目前Temu在美国市场投入了配置最高、人员最多的团队,卡卡西、达达、天蓬被分派到美国,负责美东、美中、美西三个大区。他们既是美国三大区的物流负责人,同时也负责管理所在区域的本地化业务。(欢迎对电商平台感兴趣的业者添加微信 qqw_501 交流。)
相比之下,东欧几个国家是苏敖一人在全权负责,非洲、中东等市场也只各自分配了一个负责人,而东南亚和日韩市场,目前也是天蓬来负责兼管。
上述消息人士还告诉雷峰网,Temu现在除了美国,主要还是欧洲比较重要。去年Temu的策略,也是想把更多的GMV放在欧洲。
当时,管理层给内部拆分的比例是欧美GMV占到整体的65%,其中美国做到35%、欧洲30%,剩余的35%来自亚洲、拉美以及其他新开的市场。
但与美国相比,欧洲市场的拓展也非常有难度,除了欧盟关税冲击之外,欧洲各国较为分散、割裂,每个国家语言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
分析人士陈超认为,欧洲地域扩张到头只是一方面,渗透空间还很大,如果Temu一定要去啃,增长还是很快的。
下一步会重启东南亚之战吗?
东南亚是出海电商必争之地。客观层面来算,Temu在北美已经增速放缓,如果它想要进一步成为全球第二大甚至最大的跨境电商平台,那么人口第二多的东南亚市场他就必须去做。
今年,Temu在一度陷入“停摆”的东南亚市场加速布局。近两个月来,菲律宾、马来西亚先后纳入Temu半托管业务版图,对商家开放入驻及商品发布。
接近Temu人士告诉雷峰网,今年Temu东南亚团队新招了很多本地员工,人数比去年多了几倍。半托管和本地,都是今年要发力做的事情。
目前,Temu和SHEIN都在东南亚搭了仓库和工厂。既然仓已经放过去了,会不会顺便把东南亚市场打下来呢?
其实不然。
不止一位分析师告诉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资本市场算整个Temu份额的时候压根不会去算东南亚的量,太小了,又卷,老大哥Shopee份额大,当地基础设施又差。TikTok打东南亚现在都快亏死了,本质还是这个地区不是一个好生意。
“Temu在东南亚和Shopee对打,没有可以打的抓手。”
分析师孙力认为,虽然Temu效率更高,团队战斗力也比Shopee更强,但是打Shopee肯定比打南美的美克多要难打很多。
用业内人的话来说,东南亚电商有个奇怪的现象:最会卷低价的商家不在Temu,而是在Shopee。一个点在于,Temu欧美市场打的主要方向是性价比,但Temu的件单价在东南亚并没有任何竞争力。
分析师测算,TikTok在东南亚的件单价大概在6 ~ 8美金之间, Shopee是5 ~ 8美金之间,Temu要略高一些,大概在6 ~ 7美金。
从商业逻辑来看,欧洲是真正的大蓝海市场,东南亚六国加起来的GDP几乎等于墨西哥,中东、拉美能做高客单价。
以此来看,众多地区中,任何一个选择,都比去东南亚卷价格要好。
另外,摆在Temu面前更为棘手的难题是,东南亚本身的贸易保护情绪是比较高的,当出海要去抢夺别人制造业的生意的时候,很容易引来监管的铁拳。这种情况下,Temu强行去做东南亚也很难做出很强的业绩。
Shopee之所以能在东南亚安身立命,最关键的原因之一也是政商关系足够硬。
接近Temu内部人士李翔向雷峰网透露,Shopee是有强本地背景,Temu一开始不选东南亚市场,就是因为这个市场要的政府资源和背景关系太多了,这块是一个强投入,而且是长时间的拉锯战,不像欧洲、中东、非洲、南美,进去快速就能拿到比较高额度的市占比。
有说法称,Temu近一年来一直在被监管部门问询,因此东南亚几个国家一直控制投量。经历了去年的越南事件,Temu内部也更加确定:如果要跟Shopee开战,政府关系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欢迎对电商平台感兴趣的业者添加微信 qqw_501 交流。)
换句话说,东南亚市场的体量确实大,Temu终归还是要打这一仗的。但在完全本地化、所有政府关系打通之前,Temu是不敢去大规模投流和扩量的。
李翔告诉雷峰网,Temu现在看起来没有任何胜算,但并不妨碍它们去试一试。当下的策略就是,先测试一下开了半托管的整体情况,进行摸排。
“Temu现在打东南亚ROI太差了,中长期一定是亏钱的,只能把东南亚当作最后一个市场。所以1-2年内Shopee暂时是安全的,等Temu把其他市场捋顺,把美国市场半托管做起来,Temu会来和Shopee打这场仗。”
写在最后
东南亚是Temu的最后一个选择,却也是Shopee的最后一座堡垒。
2022年以后,Shopee扩张失败彻底离开欧洲,只能死死守住东南亚的地盘。其他市场的扩张,也只有巴西能拿得出手。这也不难解释,Shopee为何会如此警惕Temu。
对Shopee来说,东南亚这片火热的电商市场,无论是字节的TikTok Shop、还是拼多多的Temu,每一个都是家底厚实、战绩累累的新兴对手。
放到Temu身上来看,相比当地已有的电商公司,拼多多出海去当地做本对本业务的竞争优势在于组织效率更高,账上的钱足够多,花钱比别人高效,这保证了拼多多一定能够上牌桌,而效率能够让它在低价中找到空间。
这也源于,Temu的情况和TikTok有所不同。一方面Temu在美国是挣钱的,可以补贴东南亚,另一方面Temu还处于起步阶段,基数小。而TikTok已经是东南亚第二,再怎么使劲也无非是第一和第二的区别,但相应的投入却是巨大的。
市场研究员李方认为,拼多多不太考虑股东回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账上又躺着这么多钱,未来如果一定要打东南亚,大概率又是一场恶战。
只是,等到Temu万事俱备之时,Shopee能不能扛得住,是一个更值得思考的问题。(欢迎对电商平台感兴趣的业者添加微信 qqw_501 交流。)
注:本文涉及所有人名均为化名。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